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淮滨油炸馓子

2020-09-24 阅读:258

淮滨的油炸馓子,清香可口,酥脆焦嫩,既可作日常生活上的小菜,又能登大雅之堂,款待宾客。在淮滨,人们出外办事,或上街买菜,总要买上斤把半斤咸淡适中的干馓子,带回家来。

淮滨特产-淮滨油炸馓子相关图片

淮滨油炸馓子历史渊源(文化内涵)

油炸馓子,历史悠久。据史书记载,春秋时代,在楚国的期思(今淮滨县东南)地方,出了个大人物,名叫孙叔敖,在楚国作令尹。公元前五九七年,楚军攻都,晋兵往救。

孙叔敖曾辅助楚庄王,在心(bi币,古地名,今河南省荥阳县北面)地与荀林父率领的晋军大战,结果,“晋师败绩”,楚庄王由此成为霸主另外,孙叔敖还在期思一带,兴修水利工程,消除水患,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崇敬。

当地有一位老翁,用极细的面粉,加入少许食盐搓成细条,组之成束,扭作环形,放到油锅中煎炸成馓子献给孙叔敖。孙叔敖品尝后,觉得既焦脆又爽口,便急忙把老翁请去传授技艺。

于是,馓子就在楚国境内传播开了,一直流传至今。

淮滨油炸馓子地域特点(产品特色)

馓子,古名很多,有粔籹、膏环、寒具、环饼、捻头等称呼。《楚辞招魂》中曾有“柜蜜饵”的句子。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“纤手搓来玉数寻,碧油轻蘸嫩黄深,夜来春睡浓于酒,压褊佳人缠臂金”的诗句。

对馓子的制作、颜色、形状、刻画得维妙维肖。馓子,有些地方又名寒具。据说这个名字出自于汉代。因为馓子可以贮存,汉人在每年清明前一二日,要禁火,寒食,名寒食节。

这时候,有些人家往往用预先贮存的馓子代餐,故名寒具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谷部》中谈到“寒具”时说:寒具,即今馓子也,以糯粉和面,入少盐,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,油煎食之。”

馓子不仅可以用来代餐,而且还可用作祭品。有一定的医疗价值。晋人卢谌《祭法》中记载:春祠用曼(馒)头、锡饼、髓饼、牢丸,……冬祠用环饼也。宋朝儿科医学家钱乙的《小儿药症直诀》中载:“钱氏捻头散,治小儿小便不通,血痢不止。”
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寒具》篇载:馓,气味甘、咸、温、无毒主治利大小便,润肠,温中益气。”又载:“馓,易消散也。”如今,每当寒冬季节即将来临之前,淮宾一代,家家户户都要买上许多馓子,贮放起来,天寒地冻之时,人们便用馓子配上羊肉、白菜、做成羊肉烩馓子汤,热气腾腾,汤醇味美。

现在的馓子已由油盘调改为油、粉盘调,颜色更加金黄鲜嫩,味美而又酥脆。

。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第一篇

下一篇:最后一篇

相关推荐


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